人物
时段
朝代
人物库
施雠西汉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介绍】: 西汉沛人字长卿
受《》于田王孙,后拜为博士
宣帝甘露中与诸儒杂论五经同异于石渠阁。
为当时今文《》施氏学之开创者。
张禹彭宣,由是施家有张、彭之学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尹更始西汉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介绍】: 西汉汝南人字翁君
先从蔡千秋学《谷梁春秋》,后又从张禹受《春秋左氏传》。
宣帝时,以儒术进,官至谏大夫
全汉文·卷四十六
更始字翁君汝南召陵人
元帝初为议郎
永光中谏大夫,迁长乐户将,有《春秋谷梁传》十五卷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班伯西汉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介绍】: 西汉扶风安陵人
班况长子。
少受《》于师丹
受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于郑宽中张禹,以王凤荐,拜中常侍
家本北边,志节慷慨,数求使匈奴
成帝河平中单于来朝,帝使伯持节迎于塞下。
后出为定襄太守,有治绩。
水衡都尉
卒年三十八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薛宣西汉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介绍】: 西汉东海郯人字赣君
少为狱史,举茂材,为宛句
大将军王凤荐为长安,有治称。
成帝即位御史中丞
后历任临淮陈留太守御史大夫丞相等职。
成帝鸿嘉元年封高阳侯
御史中丞时,以精通律法,举奏刺史等官升降,颇为公正,由是知名。
晚年以子薛况犯罪,免为庶人。
全汉文·卷四十七
字赣君东海郯人
元帝时廷尉书佐都船狱史,后以大司农斗食属察廉补不其丞,复察廉为乐浪都尉丞,举茂材,为宛句,迁长安
成帝即位,补御史中丞,出为临淮太守,徙陈留太守
阳朔初左冯翊,历少府,拜御史大夫
鸿嘉初张禹丞相封高阳侯
永始中罢归,后征加特进
哀帝初免为庶人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朱云西汉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介绍】: 西汉鲁国人,家徙平陵字游
少好任侠。
年四十,学《》、《论语》。
元帝时,与少府五鹿充宗论难,连折之,为博士
杜陵令,后为槐里
为人狂直,数上书攻击朝廷大臣尸位素餐,遂废锢,终元帝世。
成帝时,又廷辱丞相张禹为佞臣,怒,欲斩之。
左将军辛庆忌死争,遂获赦。
自是不复仕。
晚年教授生徒,卒年七十余。
全汉文·卷四十七
云字游,鲁人
平陵
元帝时博士,迁杜陵令
坐故纵亡命,会赦举方正,为槐里,下狱,减死为城旦。
成帝世不复仕,年七十馀,终于家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戴崇西汉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介绍】: 西汉沛郡人字子平
受《》于张禹,官至少府九卿
成帝时,与金涉、箕闳阳并陈汤等皆为当世名士,咸为王莽言,成帝由是贤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彭宣西汉 ? — 3
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
【生卒】:?—3 【介绍】: 西汉淮阳阳夏人字子佩
张禹学《》。
举为博士,迁东平太傅
帝师见尊,荐右扶风,迁廷尉,出为太原太守,累官大司农右将军
哀帝时御史大夫,转大司空封长平侯
哀帝死,王莽专政,乞归。
卒谥顷
全汉文·卷五十五
字子佩淮阳阳夏人
成帝时博士,迁东平太傅
永始中右扶风,迁廷尉
元延中出为太原太守
绥和初征拜大司农
哀帝即位,迁光禄勋,进右将军,徙左将军,免。
元寿初召为光禄大夫,迁御史大夫,拜大司空
封长平侯
平帝即位,免就国。
卒,谥曰顷侯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俞明震清末民国初 1860 — 1918
全台诗
俞明震1860~1918),字恪士一字确士号觚斋晚号觚庵
浙江山阴人
少年能诗。
光绪十六年(1890)进士,以翰林改官刑部,外任道员
光绪二十年(1894)甲午战起,入台湾巡抚唐景崧幕。
二十一年(1895)割台约成,台湾民主国成立,俞明震任要职,布政使顾肇熙内渡后,由俞明震继任。
未几,唐景崧出奔,俞氏亦去。
1902年江南师学堂总办,后移官江西,摄赣南道
1910年甘肃提学使1913年甘肃肃政使。
晚年归江南,筑室西湖,与陈三立等唱和。
著有《觚庵诗存》四卷〖参考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1年12月
〗,原为陈三立整理付梓,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点校本。
今据上海古籍本《觚庵诗存》,并参考连横编《台湾诗乘》、陈汉光编《台湾诗录》、赖子清编《台湾诗海》,予以校录。
(吴福助撰)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林培张清末至民国 1864 — 1941
全台诗
林培张1864~1941),字植卿,一作湜卿,又作次逋号芷庭嘉义县人〖参考《寄庐遗稿》序文,台北:龙文出版社,2001年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暨日据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3年12月。〗。
季诸生,曾入罗山书院就读,为进士林启东之弟。
大正初,移居台中,任职台湾新闻社汉文部编辑,署其庐曰「寄庐」。
林氏学诗,上溯魏晋,旁及白香山庾肩吾诸家,最后则去其依傍,独辟蹊径。
杨近樗谓其作品「善于传神描景,词无泛设,真情流露」,在汉诗坛颇为活跃,曾入「罗山吟社」、「南社」、「嘉社」、「网珊吟社」、「朴雅吟社」,并多次受邀为词宗。
施梅樵、蔡梓舟、傅鹤亭、杨近樗为莫逆交,施梅樵曾于林氏七十岁寿诞发起贺寿徵诗活动,并于其逝世后,选编诗稿三百首,原拟于昭和十八年(1943)冬付梓,因时局紧迫而搁置。
1958年诗人节始以油印本发行,前有施梅樵、杨近樗、傅锡祺、蔡梓舟序文,陈子敏等十二人题词。
2001年6月,龙文出版社根据施梅樵选编本影印出版。
兹以龙文版《寄庐遗稿》为底本,参考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台南新报》、《台湾文艺丛志》、《鸥社艺苑》、《诗报》等报刊合集编校。
(余美玲撰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魏绍吴清末民国初 1862 — 1917
全台诗
魏绍吴1862~1917),字笃生,竹堑(今新竹)人。
先世自泉州同安迁台,历传三世,均以经商为业。
魏氏幼即好学,惜屡试不中;亲丧之后,绝意仕途,不复以功名为念。
乙未(1895)割台,避难闽南,每于诗文中述其乱离之苦。
局势稍定后返台,设「启英轩书塾」于竹堑,教读之馀,喜吟咏,尤嗜灯谜,竹堑「灯猜」节庆,常由其主持。
著有《鹤山诗文集》、《虎观谜存》等〖参考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日据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2年12月赖子清台湾诗醇》,1935年
〗。
魏清德、清壬并承家学。
清德为瀛社第三任社长,著有《满鲜吟草》、《润庵吟草》。
清壬为鹤山医院院长,著有《鹤山谜学》。
今魏氏诗作乃据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台湾诗乘》、《台湾诗醇》、《台湾省新竹县志稿》、《台湾诗录》辑录编校。
(吴福助撰)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郑家珍清末民国初 1866 — 1928
全台诗
郑家珍1866~1928),字伯玙号雪汀新竹县人
原籍福建南安
幼入陈世昌私塾就读,与同门张麟书等结为金兰之交。
光绪二十年(1894)取中举人
乙未割台,挈眷内渡,归籍南安
设馆教学,造就颇多优秀人才。
郑氏学问广博,好读近世译本,于天文、地理、历法、算术、星相、卜筮,无不穷探奥妙,尤以算术著名于当时。
光绪三十四年(1908)保送专科,取录福建算术第一名。
时有英国人士与其较量,家珍更胜一筹,因此名声大噪。
签分盐运大使,任丰州学堂正教习兼劝学所长。
大正八年(1919)返台,居新竹八载。
大正十二年(1923)在新竹聚集门下,组「耕心吟社」,作品结集为《耕心吟集》。
在闽时曾有《倚剑楼诗文存》,由泉州古华阁书局刊行,今未得见。
返回新竹后,又著有《雪蕉山馆诗草》。
昭和三年(1928)病逝南安祖厝,年六十三。
逝后遗稿无存,越四载,门人曾秋涛许炯轩收拾残丛,拟付梓,惜未梓行。
民国七十二年,门人郑?珠始出所藏稿,并得庄幼岳、周植夫、黄锭明之编订,由门人林丽生斥资,委由中华民国传统诗学会为之排印出版,名曰《雪蕉山馆诗集》,多返台后之作。
其后龙文出版社将其收入「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」,为现今最为通行版本。
〖参考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暨日据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3年12月,页730至731。
〗今即据此为底本,并参照《台湾日日新报》、《诗报》、曾笑云编《东宁击钵吟前后集》、?口安喜编《东阁倡和集》等报刊诗集编校。
(江宝钗撰)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丁宝濂清末民国初 1867 — 1929
全台诗
丁宝濂1867~1929),讳雨田字式周号莲溪,以字行,彰化鹿港人
丁协源家族丁生让(名端凝)之长子,进士丁寿泉之侄。
光绪间廪膳生。
明治三十二(1899)至三十五年(1902)间担任鹿港公学校汉文教师
明治四十二年(1909)至大正十五年(1926)间,长期寄籍雾峰林家,并担任林家私塾教师,此时亦经常往返雾峰与鹿港之间。
天性喜爱吟咏, 日治后,曾先后加入「鹿苑吟社」、「鹿江诗社」,同时也经常参加栎社活动。
大正九年(1920)一月林幼春推荐,正式成为「栎社」社员。
大正十年(1921)又加入鹿港「大冶吟社」。
大正十五年(1926)因长子荣东病逝,心情悲伤,不再参与社活动。
昭和四年(1929)4月14日病故,享年六十三。
〖参考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1年李昭容《鹿港丁家之研究》,中正大学历史所硕士论文,2001年
丁宝濂擅书法,用笔纯熟,且能展现出个人风格,堪称清末台湾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。
作集结为《莲溪集》,附刊于《栎社第一集》中,是丁家人群中,唯一有诗集刊行者。
以下作据《栎社第一集。
莲溪草》、《栎社十周年大会击钵吟》、《栎社十周年大会稿》、《莱园第三周年会稿》、赖子清编《台湾海》、《鹿江诗会课题》等辑录编校。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陈怀澄
台湾历史人物小传·明清暨日据时期
字槐庭又字心水号沁园彰化鹿港人,生员。
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)生。
祖克劝,以拓垦贸易起家,系开发台湾中部钜贾。
父为廪生宗华,早世。
兄弟四人,怀澄居末,赖母吴氏抚养成人。
性聪敏,喜读书,善诗词古文,复工小楷,知音律,能篆刻,对摄影亦颇有兴趣,可谓多才多艺。
弱冠交游江湖名士及海内诸大家。
早期诗作浮靡艳丽,情意缠绵;迨割台后,因阅历兴亡,感怀家国,一变为激楚凄苍。
1902年与台中士绅林痴仙朝崧)、林幼春资修)、赖悔之绍尧)等诗友组织栎社,以琴书诗酒自娱,被社中推为巨擘。
同时为鹿苑吟社、鹿江诗会、大冶吟社主要社员,骚坛咸称健将。
平居喜奖掖后进,且深研阳明学,于学界著有劳绩。
1919年九月,继庄士哲之后为鹿港区长,翌年十月转任街长及台中州协议会会员,先后主持街政十二年,对于维护汉学,校勘文字,解决乞丐问题,改良婚丧社会风俗,筹建公会堂,创办学校,开设道路,计画「市区改正」等地方建设与公益事业,莫不悉力以赴。
然为建公会堂而拆除万春宫,为「市区改正」而拆三山国王庙,造成文物莫大损失。
1932年九月,街长任期届满退职。
三年后宿疾复发,辗转至1940年七月十九日去世,年六十四。
著有《沁园草》(1921),又选七言绝句成《媪解集》(1934)等。
张子文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
郑登瀛清末至民国 1873 — 1932
全台诗
郑登瀛1873~1932),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
竹堑(今新竹)人。
进士郑用锡曾孙。
五岁丧父,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
少与刘景平、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,三人因才相埒、志相合,且皆善书法,人称「高门三杰」。
早年曾经营酒厂,获利颇为可观。
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,遭强行徵购,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。
昭和六年(1931)「九一八事变」后,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。
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。
昭和七年(1932)六月病逝,享年六十。
〖参考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暨日据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3年12月
〗郑氏重性情,诗歌以抒情见长,张纯甫评云:「诗虽宗随园,而典赡乃类义山
」生平作品有《郑十洲先生遗稿》,由其女婿罗启源在民国五十六年(1967)排印出版,收录诗作一百一十首,多伤感与游兴之作,1992年由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。
此外,尚有未出版诗稿《沧海遗音》、《扶桑寄生草》、《鸡肋杂录》、《北郭园小草》〖参考《新竹市志。
人物志》,新竹新竹市政府1997年12月,页131〗。
以下诗作据《沧海遗音》手稿本、《扶桑寄生草》手稿本〖编者按:由于《鸡肋杂录》与《北郭园小草》以行草书写,且多处涂改,极不易辨识,在此暂不收录。〗
全台诗
郑登瀛1873~1932),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
竹堑(今新竹)人。
进士郑用锡曾孙。
五岁丧父,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
少与刘景平、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,三人因才相埒、志相合,且皆善书法,人称「高门三杰」。
早年曾经营酒厂,获利颇为可观。
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,遭强行徵购,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。
昭和六年(1931)「九一八事变」后,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。
随后将子嗣三人分别送往北平广州就读。
昭和七年(1932)六月病逝,享年六十。
〖参考张子文等《台湾历史人物小传:明清暨日据时期》,台北:国家图书馆,2003年12月。〗
全台诗
郑十洲1873~1932),名登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竹溪诗隐
新竹进士郑用锡曾孙。
工诗善书,少与刘景平、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,三人因才相埒、志相合,且皆善书,人称「高门三杰」。
早岁创办酒厂,获利颇丰,嗣因日人实行专卖,强被收购,自此遂寄情吟咏书法,不治生产。
  郑氏生前诗稿因恐贾祸于子孙,自行将具有民族意识之篇什焚燬,《郑十洲先生遗稿》乃收录倖存诗作一百一十首及遗墨,先于民国五十六年(1967)八月,由郑氏女婿罗启源在台北排印出版,何汉津整理并序:「瓣香随园,先生虽主重性灵,专写性情,所为诗缠绵悱恻,百读不厌,然其愤时感奋之作,则慷慨激昂,可以廉顽立懦。
张纯甫亦评:「诗虽宗随园,而典赡乃类义山
民国八十一年(1992)六月台北龙文出版社再据此书重印问世。
(杨永智撰)
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
文中地点一览(电脑自动提取,难免有误,仅供参考)